卡特娅·辛克
1968年生于瑞士圣加仑,相继在苏黎世大学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学习比较文学、艺术史和哲学。现生活工作于瑞士苏黎世。
赵仁辉
1983年生于新加坡, 现工作和生活在新加坡。赵仁辉是新加坡籍视觉艺术家,主要以摄影和装置进行创作,同时采用多学科方法将影像与实物并置呈现。
冯博一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并兼任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2007-2017年兼任何香凝美术馆艺术总监。2010年、2016年两次获“艺术权力榜”年度策展人奖;2018年获第十二届AAC艺术中国“年度策展人”奖。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展、评论、编辑等工作。关注于边缘的、另类的艺术家和群体,以及年轻一代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和艺术创作;注重中国当代艺术的实验性、批判性和实践性。撰写有几十万字的论文和评论文章;策划有上百次的当代艺术展览。在国内外策划的重要展览有:“生存痕迹——98中国当代艺术内部观摩展”(北京)、“不合作方式I、II”展(上海、荷兰格罗宁根美术馆)、“重新解读——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北京浮世绘(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今日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转世魅影”展(奥地利维也纳埃索美术馆、荷兰COBRA美术馆)、连续五届“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何香凝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香港会展中心、澳门艺术博物馆)、首届CAFA未来展:亚现象——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世代转化的中国创造”当代艺术展(丹麦奥胡斯美术馆)、“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时间开始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徐冰:思想与方法”(北京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
是为中国目前最活跃的独立策展人和评论家之一。
王鲁炎
王鲁炎是中国现当代艺术3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于1979年参加“星星画展”,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等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王鲁炎与其他艺术家合作完成了观念意义的“触觉艺术”与“新刻度小组”,王鲁炎的个人主要作品均围绕着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作品,其作品所设置的悖论语境令进入其中的判断被后一个势必产生的判读所否定。他摒弃作品中的结论,系统而持续性地建构其“质疑的视觉”。近年先后在韩国,法国,意大利,北京,丹东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大型个人展览。
钟 刚
《打边炉》创办人,主编。2005年开启媒体生涯,先后供职于新快报、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2015年3月在深圳创立当代艺术媒体《打边炉》。《打边炉》秉持“立足地方,独立发声”的编辑方针,已发展成为中国南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评论平台。钟刚发起和策划有“日常连接与艺术主张:艺术自媒体论坛”、“艺述沙龙”、“艺术家在田野:珠三角工厂大考察”和“吹水集”。钟刚同时是一位评论人,文章主要发表于《南方都市报》、《打边炉》和《明报》副刊“世纪”,2019年7月,钟刚担任主编的《深圳眩晕》一书出版,这也是《打边炉》出版系列的第一本图书。
张 凡
毕业于武汉大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拥有多年不同类型的艺术机构工作经验,并多次参与过国内外展览的策划和制作, 主要展览项目有“时间开始了: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2019年;“乌托邦·异托邦——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2016年;“时代映像:1960年以来的英国摄影”,2015-2016年;“设计试验场——深圳创意文化节”,2013年;“水墨炼金术:谷文达的实验水墨”,2010年。
王鲁炎、張凡、卡特娅、赵仁辉、钟刚、冯博一
对话会现场
|